媽媽我不懶,低張力寶寶的難言之隱—談孩子的高功能學習
你們常常讓孩子在家時坐在學步車、幫寶椅當中 ,而出門就換到兒童推車或兒童座椅嗎? 小心讓孩子成為「低張力寶寶」。低張力孩子可能容易累、甚至會有發展遲緩、學習困難的情形發生,如何協助孩子發展正常的肌肉張力,毛琪瑛醫師給予以下建議。 什麼是「張力」與「肌力」 我們全身所有的的肌肉即使在不動的時候,也不是完全鬆垮的,而是有一定的長度, 維持內在的張力,這是使關節與姿勢穩定很重要的因素。所有動作的發生,都是要先從好的穩定度開始。有一個好的肌肉張力,在啓動肌肉的時候才能有好的收縮力。 毛琪瑛醫師提供 正常肌肉張力有助於孩子維持軀幹的穩定度,增加肢體的協調性、活動度。同時有利於粗動作、細動作以及語言、學習各方面的發展。而導致低張力的原因, 除了神經和肌肉系統疾病(如腦性麻痺、唐氏症、小胖威利…),更多是良性先天的低張力(家族基因遺傳)甚至小嬰兒受照顧的方式,以及感覺整合發展不佳,尤其是前庭覺與本體覺。 低張力的孩子是什麼樣子 ● 容易累,無精打采 ● 很柔軟,關節活動度很大 ● 肌肉力量比較不足,耐力不佳 ● 不容易維持好的站、坐姿勢 能躺就不坐,能坐就不站 ● 偏好
「就怕他輸在起跑點」 讓孩子上才藝班錯了嗎?
為了孩子媽媽辭去工作全心照顧,替6歲的孩子選擇許多才藝課,從潛能開發到數學、圍棋、音樂等應有盡有,明明如此用心安排這一切,幼兒園老師卻希望她帶孩子去做評估,因為孩子出現了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