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扭傷「速消腫秘訣」曝光!醫授2招「免開刀」:馬拉松也能跑

相信大家都有過不小心腳踝扭傷的經驗,這種刺骨而痠麻的疼痛感,肯定讓大家都難以忘記。

 

腳踝扭傷是一種常見的運動傷害,日常生活中,不管是走路或爬樓梯,都有可能發生。

尤其對運動員而言,更希望能快速減輕疼痛,盡快回到場上。

 

對此,我們就來看看復健科醫師也分享2招促進復健的方法吧!但也強調,如果有明顯疼痛的情況,最好還是前往醫療院所檢查較為保險。

 

台灣復健醫學會、新北市土城醫院復健科醫師-林杏青提到,腳踝受傷後,通常會以3個方向進行檢查。

 

第一、徒手評估

醫師指出,透過前後推拉及擠壓小腿位置測試,可檢查腳踝韌帶是否有不穩定、有肌肉韌帶受傷的情形。

 

第二、影像X光

若腳踝內、外2個凸點往上6公分,或中足的地方有明顯疼痛,便建議安排X光檢查以排除骨折的可能性。

 

第三、 超音波

復健科醫師能用超音波檢查判斷腳踝是否有積水、辨別韌帶受傷的位置及程度、是否有骨頭表面極細微的小骨折。

 

醫學提問小教室:扭傷是否一定要開刀才會痊癒?

林杏青醫師提到,如果是單純的韌帶受傷,有經過好的復健訓練治療,多半不需要開刀治療

曾經有遇過患者,有兩條韌帶沒有修復,但經過訓練可以跑馬拉松。人體的「結構是否完美」和「功能表現」常常不是等號,訓練腳踝周圍的肌肉可以重新穩定關節,韌帶是否有百分之百完美恢復不是最重要的。

 

《初步扭傷處理》

最初扭傷處於急性腫痛時,林杏青醫師建議,可用冰敷搭配緩和運動稍作舒緩。

首先將腳泡在冰水裡,同時上、下、左、右緩慢轉動,待腫痛稍微好一點時,可以改成熱敷,搭配熱敷進行腳踝活動度的訓練。

 

《較改善後處理》

腳傷腫痛狀況較為改善後,可採用「金雞獨立」的方法,練習身體平衡感。

林杏青醫師解釋,先讓單腳站立,同時閉上眼睛,身體可微微晃動,並利用腳踝周圍的肌肉去做平衡。另外,也可透過單腳踮腳尖及深蹲的動作為腳踝的力量做訓練,這2個動作反覆做8到12下,中間休息3到5分鐘,每天做3組。若訓練時沒有明顯疼痛,可以拿重物做上述訓練,如:啞鈴、水瓶等。

 

《恢復正常處理》

恢復到可正常活動時,可再透過類似打羽毛球方式的「米字步」練習敏捷、協調及爆發力,最後再循序漸進嘗試打球等專項運動練習,如此一來,不僅降低未來的受傷機率,返回賽場也能更為順利。

 

原文刊登於《東森新聞雲》

(本文作者:台灣復健醫學會、新北市土城醫院復健科醫師林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