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內八、扁平足不可不慎,你家小孩是低張力寶寶嗎?

孩子每次運動都會跌倒、扭傷?小心是肌肉低張力造成的問題。常見肌肉低張力,像是扁平足、走路內八、W型坐姿,都會使孩子肌肉過度延展,導致關節不穩,影響足部的發育,該如何避免?怎麼治療?讓復健科醫師告訴你。

12歲的孩子由爸爸、媽媽、奶奶一起陪伴進來。是一個長得很俊秀英挺的年輕孩子,發育很好,已經有小大人的模樣了。

 

他能文能武,會彈鋼琴、也踢足球 ,但看起來卻不是那麼有自信 。原來爸爸常說他的走路老是內八,看起來既不好看,又沒有精神;在足球運動中,甚至雙腳都扭到過。檢查後發現,其中一邊的韌帶已經有撕裂傷、腳踝關節有鬆動不穩的狀況,造成腳部平衡控制不好、活動度變差、肌力不足……讓孩子又更容易扭傷了。

 

詳細理學檢查評估後,我告訴孩子的父母,問題的源頭其實是「腳型」,而腳型的問題跟孩子肌肉的低張力有關係。

 

肌肉低張力代表什麼意思?

「為什麼我的孩子走一小段距離,就一直說腳很累不想走?」「孩子喜歡跟小朋友跑步踢球,但腳踝怎麼老是會扭到?」「叫他跑步,孩子就說膝蓋受傷不舒服,是不是偷懶啊?」「走路內八,真的好難看!叫他改正姿勢都不聽。」 這些常常困擾父母的狀況,小心是孩子肌肉低張力造成的問題。

 

常見肌肉低張力:走路內八、W型坐姿

低張力孩子的肌肉,常常處於過度延展、拉長的狀態,導致關節不穩(包括脊椎及四肢關節)。

 

常見的就是W型坐姿,也就是把髖關節內轉、大腿往內、小腿在外。因為肌肉張力低,這個姿勢對他們而言,像把關節鎖在固定的位置,是最不費力的,但相對也造成許多問題。

 

低張力的孩子習慣坐的時候用W型的方式,常無法跟正常孩子一樣,隨時靈活的轉位,包括軀幹旋轉、跪姿爬行以及站立,這些對孩子的動作與認知發展有很大的影響,而內八更常見於這類低張力的孩子。

 

以正常的發展來說,孩子從開始站立行走之後,2歲前幾乎都是內八、2歲後慢慢往外轉、4歲時就跟成人一樣,約有8度的外八了。如果之後還是持續內八的原因,有7成以上都跟髖關節過度內轉有關。最常見的就是低張力的孩子,尤其是習慣W坐姿,讓髖關節經常處在內轉的位置。

 

除了內八的問題之外,低張力的孩子因為關節的鬆動,也容易引起所謂的「發展性扁平足」。每個剛來到世界上的嬰兒,都是十足的扁平足,肥墩墩的腳板是父母覺得最可愛、最喜歡觸摸的。當孩子開始站立步行,會刺激足部肌肉,2歲後正常的腳弓就會開始發育。

 

不能忽略的腳型問題

孩子腳型問題,常常容易被父母所忽略。正常的腳弓很重要,它是足部的「發動機」,提供孩子好的站立穩定、平衡控制。如果孩子肌張力太低,踝關節穩定度不足,站立時腳骨過度往下塌陷,會使得腳弓發育不全。

 

即使腳弓有部份發展,「功能性」的扁平足(不站立時有看到腳弓,站立時腳弓就塌陷不見) 也會造成以後重覆腳踝扭傷、平衡控制不好、膝蓋疼痛……等問題。

 

常見孩子在運動過程中,腳踝扭傷、膝蓋疼痛,但可能沒幾天好了,父母就不以為意。其實許多重覆受傷的問題,都會造成慢性疼痛與關節不穩,不能不慎!

量身訂做矯正鞋墊,扁平足問題迎刃而解

 

腳弓的正常發育期大概在2歲之後,到了9歲骨頭成長完成。在這段時間,如果發現孩子有功能性扁平足、腳弓發育不佳,可以在2歲之後開始評估,量身訂做矯正鞋墊,同時透過適當的運動指導,來刺激腳弓發育。如此一來,可以避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為平衡控制不佳,導致下肢運動傷害等問題。

 

9歲之後,腳弓發展完成,矯正鞋墊一樣可以讓腳型恢復到正確生物力學的擺位,但是刺激腳弓生長的療效就微乎其微了。

扁平足矯正前後比對。王嘉榆提供。
扁平足矯正前後比對。毛琪瑛提供。

上述案例的這位12歲孩子,經過穿特製、量身定做的矯正鞋墊後,內八的情況完全改善,令同行長輩們嘖嘖稱奇,奶奶說自己的膝蓋也常不舒服,還有嚴重拇指外翻的問題。我告訴奶奶,「低張力、扁平足是有家族遺傳的,大人這些症狀,就是以前沒有矯正,引起的長期問題 。」

 

隨著醫療的進步,成人的矯正鞋墊也有非常好的療效。選擇好的鞋子,不需要增加鞋子的長度與深度,換上量身定做的矯正鞋墊,許多膝蓋疼痛、扁平足、足底筋膜炎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因此,房子的根基(腳型)真的很重要,父母可以盡早為孩子立好房子的地基(腳型)。

 

長期低張力,姿勢不好,肩頸酸痛

臨走前,奶奶突然說孩子到現在都還趴著做功課,磨到兩邊的手肘都長繭了!我心裡覺得不可置信,檢視孩子的手肘,真的有厚厚的繭。於是問孩子是否有上背肩頸不舒服的症狀?孩子頻頻點頭。

 

低張力的孩子往往無法維持脊椎在一個正常的角度擺位,因此在讀書做功課時,會用圓肩、圓背的方式,長期下來,脊椎關節會因過度受力而造成不適。

 

看著孩子我感到些許不捨,其實,許多孩子低張力的問題,如果能夠即早發現,甚至在嬰兒成長過程中,父母透過適當的帶領與陪伴,讓肌張力正常發展,後續的問題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毛琪瑛/淡水實康復健科診所 資深顧問醫師

原文刊登於:親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