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 Tag

兒童與青少年運動傷害,是兒童來復健科求診常見的原因。其中有些略為矮小的孩童,是經過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評估後,建議加強運動,希望能藉此刺激生長發育。 究竟,什麼樣的運動可以幫助兒童青少年長高?運動時,又有什麼地方需要注意呢?   為什麼我的孩子長不高? 很多家長疑惑為什麼自己的孩子長不高? 首先,要認知的是,孩子的身高跟父母的遺傳關聯很大。臨床上會以父母給予孩子的遺傳身高(midparental height)來預測孩子成年後的身高,公式如下: • 男生目標身高 = (爸爸身高+媽媽身高+12) / 2 ± 7 公分 • 女生目標身高 = (爸爸身高+媽媽身高−12) / 2 ± 5 公分 公式前半段來自父母的身高平均,加或減12是因為根據研究,男女身高的中位數相差12公分。公式後半段的±7(男生)或5(女生)則是一個標準差,身高加減一個標準差仍在合理範圍。 因此,若父母的身高不高,孩子長得高的機率確實較低。 第二個要考慮的是,評估的時間點對嗎?研究指出,女孩平均在在11.5歲時,長高的速度最快。此外,由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協助評估骨齡,則可以從骨齡推估出更加準確的時機。 那麼,如果父母身高不高,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孩子長高呢?   孩子長高的正確觀念—運動 孩子成長的四本柱:基因、運動、飲食、睡眠,雖然我們無法改變先天的基因,但後三者可以努力達標,讓孩子完全發揮父母遺傳基因的潛力,長到應有的目標身高。其中,運動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已是老生常談,但原因為何呢? 1. 運動會消耗能量、使血糖下降,進而刺激生長激素分泌,分解脂肪作為能量,促進身體成長,並且保留重要的身體建材——蛋白質。而缺乏運動會使體內生長激素的濃度下降,累積更多脂肪。值得注意的是,若長期過度運動,使生長激素濃度持續過高,生長激素的受器反而會彈性疲乏,無法達到促進生長的效果。 2. 運動會伴隨肌肉反覆收縮,因而給骨頭施加壓力,刺激生長板的細胞分化。   研究指出,符合下列標準的運動較能刺激生長激素作用: • 達到一定強度,讓體溫適度增加、心跳呼吸稍微增快、流汗並且微喘 • 適度肌力訓練 • 間歇而非持續不間斷的運動 關於運動時間,美國運動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建議兒童青少年一天至少要運動60分鐘,體育課、通勤及遊戲玩樂的時間也要計入。    如何運動可以幫助長高? 籃球是最常被認為可以幫助孩子長高的運動。2020年的義大利研究發現,經過12周籃球訓練的12歲孩子,在身體組成及表現的各個面向,包括淨體重(肌肉為主)、跳躍高度、速度敏捷度等都有進步。籃球運動裡的跳躍及肌肉收縮可以刺激生長板,而衝刺、傳球、投籃等以間歇有氧運動為主的動作,則已經被證實可以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因此可以讓孩子適度從事籃球運動幫助成長。   跳繩則是另一個常跟長高連在一起的運動。跳繩可以給生長板適度的壓力、刺激長骨成長,此外可以調整頭頸及軀幹的姿態,讓脊椎伸展並且強化肌力。研究發現,短暫快速的有氧運動,例如跳繩,會讓生長激素的濃度在運動15分鐘後開始上升,並且在運動末期達到高峰,一般建議單次運動時間為30分鐘。   下面是有助孩子成長發育的運動: 1. 有氧運動:提升核心體溫,可以促進生長激素分泌,並且加入跳躍的動作刺激生長板 • 慢跑 • 跳繩 • 單腳跳 • 球類運動:籃球、羽球等 2. 肌力訓練:一個循環做6~12次,一天做2~4個循環 • 弓箭步 • 橋式(臀橋) • 跳躍-深蹲 3. 伸展運動:每個姿勢維持30秒、休息10秒,一個循環做10次,一天3個循環 • 眼鏡蛇式 • 體前彎 • 貓拱背 •

這次東京奧運會中華隊的熱門奪牌運動其實多數都是三角纖維軟骨損傷的高風險族群。三角纖維軟骨損傷常見於握球拍或棍棒的運動,以及那些會需要大量使用手腕尺側造成尺骨反覆壓縮負荷或猛力手腕牽引出力的運動,例如羽球、網球、桌球、體操、舉重、柔道及籃球等。此處受傷後,可能造成手腕疼痛、痠脹、握力降低、手腕扭轉時會疼痛或出現聲響、手腕活動度下降、手腕尺側局部壓痛等問題。疼痛會大幅降低特定的運動表現及日常生活功能,產生很大的困擾與不便。 那麼究竟要如何改善上述症狀呢?讓我們來看看泰安醫院復健科-蔡育霖醫師的詳盡圖文說明吧。   什麼是「三角纖維軟骨」? 三角纖維軟骨的全名是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 (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TFCC),位於手腕的尺側 (靠小指側),由一群韌帶及纖維軟骨所組成,包括遠端橈尺骨韌帶、眾多尺腕骨韌帶、尺側伸腕肌腱腱鞘與三角纖維軟骨等 (圖1),合稱為「複合體」。 (圖1.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示意圖。圖片來源 / 蔡育霖醫師手繪)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的範圍不大,就在前臂與手腕交接的尺側一小塊,但卻很重要。它負責維持遠端手腕關節的穩定性與承受及傳導來自手部的壓力,讓手腕在運動時能同時保持穩定度又能活動順暢。 三角纖維軟骨受傷的原因 長時間手腕過度使用,手腕反覆旋轉尺屈的動作容易造成尺骨反覆壓縮使三角纖維軟骨過度負荷而損傷。常見於運動族群例如球類運動的羽球、網球、桌球與需要手腕負重的健身、舉重、體操,某些手腕使用密集工作例如理髮美容及餐飲業都是高危險群。 再者就是外傷,像是跌倒時手掌撐地或手腕突然急速扭轉 (例如籃球、柔道等運動、車禍外傷、搬重物拉扯)。 因此,在球拍運動的握拍姿勢就十分重要,以羽毛球握拍為例,正確的握拍方式 (圖2)就像我們要握手或握菜刀一樣,虎口和球拍框的內側成一直線,手掌小魚際肌在準備揮拍時靠在球拍握把,揮拍時可用小肌肉群吸震,而不是直接讓球拍握把撞擊手腕中間的腕骨。小指、無名指、中指自然併攏,食指和中指微微分開,大拇指的內側和食指貼在球拍握把上的寬面上將球拍握住。而錯誤的握拍姿勢 (圖3)往往會發生在手腕過度彎曲或使用錯誤的力學姿勢擊球進一步造成手腕損傷。   (圖3. 錯誤握拍姿勢。動作示範 / 丁雅婷物理治療師圖片來源 / 蔡育霖醫師提供) 如何檢測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受傷 (圖2. 正確握拍姿勢正手握拍。動作示範 / 丁雅婷物理治療師圖片來源 / 蔡育霖醫師提供) 在理學檢查部分,可運用以下幾項簡易的檢查來測試: 三角纖維軟骨擠壓測試 (TFCC compression test,圖4): 檢查姿勢為將手腕呈過度伸張以及尺側偏移姿勢,將手腕往前臂尺骨方向擠壓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陽性測試會引發尺側手腕疼痛和摩擦音。 尺側中央窩現象 (fovea sign,圖5): 直接用手在尺骨中央窩按壓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會有疼痛點。 (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