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 Tag

兒童與青少年運動傷害,是兒童來復健科求診常見的原因。其中有些略為矮小的孩童,是經過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評估後,建議加強運動,希望能藉此刺激生長發育。 究竟,什麼樣的運動可以幫助兒童青少年長高?運動時,又有什麼地方需要注意呢?   為什麼我的孩子長不高? 很多家長疑惑為什麼自己的孩子長不高? 首先,要認知的是,孩子的身高跟父母的遺傳關聯很大。臨床上會以父母給予孩子的遺傳身高(midparental height)來預測孩子成年後的身高,公式如下: • 男生目標身高 = (爸爸身高+媽媽身高+12) / 2 ± 7 公分 • 女生目標身高 = (爸爸身高+媽媽身高−12) / 2 ± 5 公分 公式前半段來自父母的身高平均,加或減12是因為根據研究,男女身高的中位數相差12公分。公式後半段的±7(男生)或5(女生)則是一個標準差,身高加減一個標準差仍在合理範圍。 因此,若父母的身高不高,孩子長得高的機率確實較低。 第二個要考慮的是,評估的時間點對嗎?研究指出,女孩平均在在11.5歲時,長高的速度最快。此外,由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協助評估骨齡,則可以從骨齡推估出更加準確的時機。 那麼,如果父母身高不高,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孩子長高呢?   孩子長高的正確觀念—運動 孩子成長的四本柱:基因、運動、飲食、睡眠,雖然我們無法改變先天的基因,但後三者可以努力達標,讓孩子完全發揮父母遺傳基因的潛力,長到應有的目標身高。其中,運動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已是老生常談,但原因為何呢? 1. 運動會消耗能量、使血糖下降,進而刺激生長激素分泌,分解脂肪作為能量,促進身體成長,並且保留重要的身體建材——蛋白質。而缺乏運動會使體內生長激素的濃度下降,累積更多脂肪。值得注意的是,若長期過度運動,使生長激素濃度持續過高,生長激素的受器反而會彈性疲乏,無法達到促進生長的效果。 2. 運動會伴隨肌肉反覆收縮,因而給骨頭施加壓力,刺激生長板的細胞分化。   研究指出,符合下列標準的運動較能刺激生長激素作用: • 達到一定強度,讓體溫適度增加、心跳呼吸稍微增快、流汗並且微喘 • 適度肌力訓練 • 間歇而非持續不間斷的運動 關於運動時間,美國運動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建議兒童青少年一天至少要運動60分鐘,體育課、通勤及遊戲玩樂的時間也要計入。    如何運動可以幫助長高? 籃球是最常被認為可以幫助孩子長高的運動。2020年的義大利研究發現,經過12周籃球訓練的12歲孩子,在身體組成及表現的各個面向,包括淨體重(肌肉為主)、跳躍高度、速度敏捷度等都有進步。籃球運動裡的跳躍及肌肉收縮可以刺激生長板,而衝刺、傳球、投籃等以間歇有氧運動為主的動作,則已經被證實可以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因此可以讓孩子適度從事籃球運動幫助成長。   跳繩則是另一個常跟長高連在一起的運動。跳繩可以給生長板適度的壓力、刺激長骨成長,此外可以調整頭頸及軀幹的姿態,讓脊椎伸展並且強化肌力。研究發現,短暫快速的有氧運動,例如跳繩,會讓生長激素的濃度在運動15分鐘後開始上升,並且在運動末期達到高峰,一般建議單次運動時間為30分鐘。   下面是有助孩子成長發育的運動: 1. 有氧運動:提升核心體溫,可以促進生長激素分泌,並且加入跳躍的動作刺激生長板 • 慢跑 • 跳繩 • 單腳跳 • 球類運動:籃球、羽球等 2. 肌力訓練:一個循環做6~12次,一天做2~4個循環 • 弓箭步 • 橋式(臀橋) • 跳躍-深蹲 3. 伸展運動:每個姿勢維持30秒、休息10秒,一個循環做10次,一天3個循環 • 眼鏡蛇式 • 體前彎 • 貓拱背 •

孩子上小學,父母都希望幫孩子挑選一個背起來舒適又能兼顧實用性的書包,但是坊間書包種類那麼多,且多數都強調護脊,到底該怎麼選,才最適合孩子?   孩子晉升小一新鮮人,開始有各科課本和習作,書包重量自然增加不少,如何幫孩子挑選適合的書包,變得特別重要。不過,面對坊間各式拖行書包、單肩包、雙肩背包,還有五花八門的設計和行銷文案…有時候看了半天還是不知道哪個好,真的是考倒家長。   要如何選擇適合孩子的背包呢?我們就來看看品恆復健科診所-曾子嘉醫師的解說吧。 書包重量勿超過孩童體重的10% 以兒童骨骼發育的觀點來看,書包的「總重量」永遠是醫師們最擔心的問題。雖然現在學校時常有孩子的「書包重量檢查」,但往往採取學年統一標準去設定重量上限,而未考慮到孩子個體的發展差距其實不小。 2009年,美國物理治療及職能治療學會曾經聯合提出建議:書包的總重量建議不超過學童體重的15%,然而到了2012年,這個建議又下修到「書包的總重量不超過學童體重的10%」。因為有越來越多的實驗發現,一旦書包重量超過體重的10%,孩童的下背痛、肩頸痛的機會上升,上半身的姿態會前傾以平衡身體的重心,扁平足的發生率也會增加;以實驗室的角度來看,發現肩頸的上斜方肌,以及下背的豎脊肌都會過度誘發,造成肌肉長期緊繃。 家長不妨偶爾測量一下孩子體重和書包重量,做更適當的調整。在台灣,因學童在校時間偏長,很多孩子下了課也必須再去安親班待到晚上,因此有些能夠調整的事情,一定要盡可能調整。例如:讓孩子帶空的水壺去學校裝水喝、一些常用的文具用品在學校置物櫃多準備一份,就不用常常攜帶、只帶必要的課本作業回家,安親班或才藝班的物品另外裝一袋,早上先放去安親班的櫃子寄放…等。如果學童走路上學的時間超過20分鐘,建議更嚴格的限制書包重量。 書包要有胸、腰減壓扣帶 「雙肩背包」最減壓   不論是成年人或是兒童,雙肩背包的設計,定比單肩帶的包包(不論單肩側背,或是跨過身體對側斜背)較能減輕脊椎的壓力,並提醒孩子一定要用雙側背帶背著書包。 在較高年級的學童,我們常常見到他們雖然帶著一個雙肩背包,卻只用一邊的背帶背在肩上,甚至是手腕在肩上勾著背帶行走,這些姿勢都已經證實會增加手腕、上背部及頸部的肌肉過度緊繃,長期下來恐怕對肌肉骨骼有不良的影響。 書包最好能夠有胸部以及腰部的減壓扣帶, 讓書包跟身體較為貼合。以人體工學來說,書包的重心最好能在胸椎第12節左右,較能保護學童的脊椎發展。    背書包調整至「最小晃動」為原則 開學前應該先跟孩子測試一下書包肩帶、以及減壓扣帶的位置,以孩童「最不會感受到重量」的狀態、以及觀察他行走和上下樓梯時「書包晃動幅度最小」為原則,作為合適的書包定位,並隨著孩子的身高、體型發展,不定時的檢測、調整。 背包的下緣應在孩童的骨盆之上,背包一旦背到「垂到屁股」的位置,便是太低了,與身體不容易貼合,也增加過多的脊椎負擔。肩帶貼合於上背部的範圍應該要有減壓的軟墊,舒緩背負時的壓力感。    愈重的物品放內側 愈輕的放外側 書包內的物品放置也大有學問,重量愈重的課本、書籍,應愈貼背放靠近脊椎,中等重量的筆記本、習作放於中間,較輕的文具用品、隨身物品則放於背包前側。若考量購買一個書包後想要使用較長的年限,則須將背帶可調整的長度是否充足一起納入考慮,有些品牌的設計可以在背包外再添加新的夾層,以拉鍊與背包主體結合,也是一個「可擴充性」的考量。 至於一般父母常常問的:「書包會不會造成脊椎側彎?」及「書包會不會害小孩長不高?」平心而論,目前仍沒有明確的答案。多數的脊椎側彎其實找不到原因,或可認為是多基因表現下的結果,而身高的發展仍跟遺傳、飲食營養及運動最有相關。    背書包恐致脊椎側彎 影響身高? 目前幾篇小規模的研究可看到孩童在背了很重的背包行走後,MRI 核磁共振檢查顯示脊椎椎間盤高度似乎有暫時被壓低一些,原本已有脊椎側彎的學童側彎的角度也短暫增加了一些,但因學童的肌肉骨骼系統彈性仍佳,通常這些短暫的變化會隨著壓力解除後便恢復,目前仍沒有看到長期的研究證實書包的設計可以直接證實對脊椎側彎或身高發展有長期且直接相關的影響。 因而筆者認為,與其煩惱這些問題,或是因此追逐過度昂貴的書包,不妨定期檢查一下孩子書包的重量、背書包以後的站立姿態,以及行走時的步態,都更加實際!繁重的功課之餘,讓孩子養成好的姿勢習慣及定期運動,更是重要。    原文刊登於親子天下 (本文作者:品恆復健科診所-曾子嘉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