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不只是除皺神器 中風後肢體痙攣也能靠它鬆一口氣

五十歲的李太太不幸中風了,留下張力痙攣的後遺症,右腳踝嚴重痙攣內翻,隨時都保持在一個”扭到”的姿勢。即便穿戴輔具矯正,李太太因腳踝變形,走路還是會有劇痛,訓練起來非常可憐。內壢康澤復健科診所院長楊凱傑為她安排注射肉毒桿菌素,不只痛感大減,走路也變得輕鬆許多,家人都表示她變得開朗,也更愛出門走走了!

肉毒桿菌素打一次就好?
醫師表示,肉毒桿菌毒素注射,三個月打一次,一次需要注射多個肌肉,例如,手臂可能需要打3-4個位置。
一般在注射後3~7天內開始見效,約2~3週達到高峰效果,療效可維持3~4個月,部分患者需每3-6個月重複注射。
這樣的效果並非一勞永逸,若不搭配復健訓練,肌力與控制不會自動恢復,一切又打回原形。因此建議同時安排物理或職能治療,以活化對側拮抗肌群、建立新的神經連結。

肉毒桿菌素只是敲門磚
注射肉毒只是開門的鑰匙,後面的復健才是重頭戲。因為只有當肌肉張力暫時下降後,物理治療才能進來做主動訓練,這樣的整合療法可以幫助:
●重建對側肌群的協調性。
●找回動作的主導權。
●從「被動鬆開」變成「主動控制」。

特別是在中風後「黃金期」——一般為半年至一年內,越早介入,成效越明顯。有些研究甚至認為慢性期仍有效,但需配合更有毅力的物理和職能治療。

可能的副作用:無力、疼痛與過敏
常見副作用包括:
●局部肌肉無力(若劑量過高)。
●注射處疼痛。
●罕見的過敏反應或抗體產生。

醫師通常會依據患者功能障礙程度、復健進展受限程度進行溝通建議,避免錯過改善的黃金期。

肉毒不是神藥 但可以改善生活
肉毒桿菌素在中風後痙攣治療上的應用,提供了一個在安全、有效與可調整之間的治療選項。它不應被視為單一神藥,而是復健整體策略中的重要一環。若能選對時機、以正確方式與復健訓練相結合,就能協助患者跨過身體限制,邁向生活自主。        
                                                                                                                                                                                                                                                                                                                                                                                                                                                                                                                                                                                                                                                                                                                                                                                                                                                                                                                                                                                                                                                                                                                                     
若有中風後肢體痙攣困擾,或家人正面臨復健瓶頸,不妨與醫療團隊討論是否適合導入這項治療,及早重啟身體的可動性與未來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