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大掃除掃出渾身痠痛 消炎藥有解?

諮詢/高雄市立旗津醫院特約醫師、人一復健體系執行長 蔡玉麟醫師 
撰稿/王彥婷

我們先來釐清,到底止痛消炎藥是什麼?
止痛藥可簡單分三大類:
第一類為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通常不含消炎成分,如普拿疼
第二類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具消炎成分,如布洛芬 (ibuprofen)
第三類則是管制藥品,鴉片類止痛藥 (opioid analgesics),需要醫師處方才能使用。
今天要跟大家聊的是臨床上最常用且一般民眾也比較關切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

身體受傷發炎時會活化環氧合酶(COX),產生前列腺素,進而引起疼痛。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的藥理機制就是去抑制環氧合酶(COX)來減少發炎與疼痛的程度。至於許多民眾容易誤解:以為抗生素就是消炎藥!但兩者在藥理作用與使用原則上是完全不一樣考量。簡單來說,抗生素是殺菌用的,針對感染性的疾病,尤其是細菌性的感染。大部分的疼痛問題,並不會使用到抗生素,除非是感染性關節炎這種遭受微生物感染或破壞的疾病與疼痛問題,才會合併使用消炎止痛藥與抗生素。

止痛藥傷肝又傷腎?
對腎臟而言: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會因為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進而影響了腎臟的血流。特別是腎功能不全或患有慢性腎病的族群,NSAID這個機轉或有可能導致腎臟的損傷。但普遍的實證醫學顯示:腎功能正常的人在兩週內使用 NSAID 時,腎功能並不會受到影響。若需使用2-4週,需注意補充水份、不要脫水。若因疾病需求,需長期或高劑量使用NSAID,建議每6-12個月抽血追蹤腎功能,只要保持監測,都可以即時監測到異常、保持安全用藥對肝臟而言: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主要腎臟中進行代謝而非肝臟,因此引起肝損傷的案例極為罕見。一般認為短期使用規定劑量的 NSAID並不會引起肝損傷。

止痛藥一吃就胃痛?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最常見的副作用其實是對腸胃的刺激性,如果有經常性胃痛、胃酸逆流,請記得告訴醫師!透過選擇藥物、搭配胃藥、調整服藥方式,其實可以大為改善藥物對腸胃的刺激性。
前面說到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的藥理機制是抑制環氧合酶(COX),來避免前列腺素生成;而環氧合酶(COX)其實又分為兩型:COX1COX2。兩者的作用位置不同,COX1在胃腸道中保護胃部免受胃酸傷害;COX2負責調節導致疼痛和發炎的前列腺素的釋放。因此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也可分成:非選擇性以及選擇性COX2抑制劑兩大類。其中,選擇性COX-2抑制劑雖然比較不傷胃,但此類NSAID可能會影響到前列腺素PGI2之生成,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進而增加年長者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率。好消息是,NSAID對心肌的傷害,通常是長期服用者才會發生,短期使用者不必擔心。        
綜合以上所述,建議民眾勿自行用藥,盡可能透過專業醫師的評估來制定有效且安全的用藥計畫。

何時該使用消炎止痛藥?
消炎止痛藥大多運用在急性期,緩解3~5天內的短期疼痛,如同火災發生時,滅火是最緊急也最先要做的,而消炎止痛藥就像是消防員的角色,快速地讓組織發炎反應降低,使其進入修復期,並搭配物理治療或能量治療,強化肌肉與關節功能。如果錯過黃金消炎期,病灶轉變為慢性發炎,反而需要服用更久的消炎藥才會好,甚至需要動用到更強力消炎的類固醇。
有時復健科醫師也會搭配肌肉鬆弛劑使用,因為在肌肉緊繃狀態下,血管運送養分跟氧氣的能力較差。如果肌肉放鬆,血液循環便能更為暢通,讓發炎物質出得來,讓氧氣與養分進得去。因此消炎止痛與肌肉鬆弛劑合併使用,是有一定的加乘效果的。

除了口服,也有外用?
痠痛貼布也是許多民眾的選擇,以為不把藥吃進身體,就萬事ok,其實許多具消炎止痛療效的痠痛貼布,在使用上也需特別注意:像是一次不能貼太多張、使用時間不宜超過六小時、每天使用次數不宜超過兩次等等。相較於口服NSAID,消炎貼布的釋放效果較慢,對於疼痛能有更長時間控制效果。然而,在長期且大量使用下,消炎貼布還是會有影響肝腎功能、腸胃道刺激、以及皮膚過敏等疑慮。所以使用外用貼布跟口服藥一樣,都是應急可以,但不建議長期使用。
年節大掃除的你,又開始這邊痛、那邊痠嗎?歡迎找復健科診所讓醫師幫你選擇最適當的藥物與物理治療,千萬不要自行亂買藥,用不好的話,傷胃、傷腎、或傷心,那可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