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大掃除、頻繁料理 當心年後變『肩』苦
諮詢/輝馥診所院長許嘉麟醫師
撰稿/蕭雅純
農曆春節又到了!這是是與親朋好友團聚的重要節日,然而對於五十肩患者來說,過年期間的大掃除、圍爐煮年菜、親友搓麻將等活動,卻可能是苦不堪言的肩膀負擔。!
認識五十肩:不只是五十歲才會有的毛病
五十肩的醫學名稱是「沾黏性肩關節囊炎」,是指包裹肩關節的關節囊發炎後攣縮,造成「角度受限」、「活動疼痛」以及「睡眠壓痛」三大症狀,疼痛通常不是單一點,而是在肩膀深層,患者往往難以具體指出疼痛位置。
五十肩與年齡有高度相關,多數患者在40-60歲之間,尤其是50歲左右是高峰期,所以才被俗稱為五十肩。成因可以略分為兩大類。
一、原發性:確切原因不明。
二、次發性:與慢性受傷不瘉合有關,可能發生在各年齡層。患者可能先出現了肩部的小受傷,沒有好好休息治療,演變成關節炎、肌腱炎、鈣化性肌腱炎……等等,最後因為長期發炎而導致關節囊攣縮,關節活動度下降。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甲狀腺疾病、以及有接受過化療的患者,因為自身修復瘉合力較差,五十肩發生率更是上升到是一般人的二至五倍!
疾病進程:漫長的三階段
五十肩的病程可能長達數年,照顧得好,可以兩年改善,照得不好,也可能成為五到十年的病根,疾病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症狀和治療方式都略有不同。
一、疼痛期(痛但不卡):
肩部疼痛開始出現,但活動角度仍正常,可以透過藥物、熱敷等治療能暫時緩解症狀。
二、沾黏期(又痛又卡):
肩部活動受限逐漸明顯,疼痛加劇,尤其容易在夜間睡眠中痛醒,影響日常生活。
三、成熟期(不痛但卡):
關節囊沾黏已達纖維化,發炎反應下降,儘管疼痛逐漸減輕,活動受限卻成為主要問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自我檢測:簡單三步驟
診斷五十肩主要依據以下臨床診斷:
1.年齡是否超過40歲
2.是否有影響睡眠的疼痛
3.肩部活動角度是否受限
在放鬆且不聳肩的情況下,檢測以下動作:
1.能否摸到對側肩膀
2.能否摸到後頸椎
3.能否反手摸到肩胛骨
治療選項比一比
幾乎所有五十肩的治療原理為「解除沾黏」,取決於病情的嚴重程度和患者的需求。以下是常見的治療方法。
一、藥物治療:
主要透過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等減輕疼痛和炎症,適合於急性期或疼痛明顯的患者,僅作為輔助治療用。
二、物理治療:
透過物理治療師手法鬆動肩關節沾黏,逐步恢復肩關節活動。
三、肩關節囊擴張術:
在超音波導引下,關節腔注入擴張液,利用液體壓力將沾黏的關節囊撐開,減少沾黏,改善活動範圍。
四、內視鏡鬆解術:
透過內視鏡將沾黏的關節囊切開,恢復肩關節活動範圍。
五、麻醉下鬆動術:
在全身麻醉下,醫師用手將沾黏的關節囊強行拉開。
五十肩越不動越嚴重
要特別注意,不少五十肩患者有「痛就不要動」或使用護具固定的迷思。然而,這可能會導致反效果,原因如下:
一、防止關節僵硬與粘連
五十肩的主要症狀是肩關節囊發炎和粘連。若長期不活動,關節囊會進一步收縮和粘連,導致活動範圍更加受限,使病情惡化。
二、預防肌肉萎縮與力量減弱
當肩膀長期缺乏活動時,周圍肌肉會逐漸萎縮,造成肌力減弱。這不僅影響肩膀的穩定性和功能,更會使康復過程變得更加困難。
三、促進血液循環與組織修復
適度活動能促進肩部血液循環,不僅有助減緩發炎、舒緩疼痛,還能加速受損組織的修復。
四、恢復肩關節正常功能
治療五十肩的主要目標是恢復肩關節的正常活動範圍。透過適當運動,可逐步改善肩部柔韌性和活動度,避免產生永久性功能障礙。
過年期間實用防護指南
過年期間,許多活動可能增加五十肩患者的肩關節負擔,導致症狀惡化或疼痛加重。以下是高風險活動的提醒與預防策略建議。
●高風險活動提醒
年終大掃除:避免獨自進行高處清潔和重物搬運
年菜準備:減少長時間炒菜和重物提舉
休閒活動:避免持續固定姿勢如打麻將
●預防策略建議
1、事前準備
→分散清潔工作
→考慮請專業清潔
→選擇訂購年菜
2、工作分配
→尋求家人協助
→避免獨自負重
→合理分配家務
3、姿勢調整
→避免長時間保持固定姿勢,尤其是對肩膀有負擔的動作。
例如,不要趴在床上長時間看手機, 或連續三天打麻將。適時變換姿勢,減少肩部壓力。
→善用輔具
在日常活動中可以使用輔助工具來減輕肩膀負擔。
例如:
□家務:打掃時使用長柄清潔工具,減少手臂高舉或過度用力。
□運動:利用毛巾或伸展帶進行適度的伸展運動,增加活動量的同時保護肩關節。
→適時休息
適當的休息並不等於完全不動,勞動後的休息應包括輕微的活動。
例如:進行肩部伸展運動或放 鬆練習,幫助緩解疲勞並促進血液循環。
五十肩雖然困擾,但只要做好準備和防護,依然能開心過好年。透過合理安排活動、預先規劃工作,照顧好自己的肩膀,一樣能與親朋好友共享團圓時光。祝福所有患者都能「肩」康如意!
小提醒:
少數患者是肌腱撕裂傷後造成次發性五十肩,治療更為複雜,如果愈動愈痛的話,還是要及早尋求醫師診斷治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