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很可怕

「蛤!醫師你要給我打美國仙丹喔?聽說打類固醇會讓我變金剛芭比啦!是不是還會有月亮臉跟水牛肩?」

等等,暫停一下,先讓我們先釐清復健科打的類固醇到底是什麼?到底跟運動禁藥中的合成性類固醇有什麼差異?

諮詢/杏仁復健科診所院長、台灣復健醫學會健康促進及運動醫學委員會委員 林杏青醫師 

撰稿/王彥婷

大多數人都有聽過膽固醇,膽固醇也是固醇類物質的一種,所以也叫做固醇,但同在這個「固醇」家族裡的各種物質有著完全不同的生理機制。運動禁藥中的合成性類固醇,稱為同化性類固醇,是大家常聽到為了長肌肉所施打的類固醇,主要是雄性素,這類禁藥可能增加高血壓、心肌梗塞、心因性猝死的機率,也會造成內分泌改變、掉髮、禿頭、青春痘、影響性功能,甚至可能影響精神狀況與情緒。而復健科所施打的類固醇為腎上腺皮質素,又稱皮質類固醇,主要是為了消炎作用。

在有肌肉、肌腱、關節、神經疼痛的區域局部注射皮質類固醇,已經廣為復健科醫師使用,在急性期施打,有消除發炎、控制疼痛的作用。比起口服、全身性注射(例如打在靜脈血管的點滴,或打在手臂肌肉的全身性性消炎止痛),局部注射是以少劑量針對特定部位,控制疼痛的時間可以拉更長,降低因為疼痛帶來的動作困難和生活不便。

為什麼要打類固醇?

皮質類固醇是一種強效抗發炎物質,可以降低身體產生疼痛的訊號,同時可以加入麻醉藥,一來是讓打針時比較不痛,二來可以確認注射的地方是不是真正引起問題的結構位置。因為類固醇發揮明確效果需要一到兩天,而短效麻醉藥可以立即對疼痛位置發揮作用,因此如果打完混合短效麻醉藥的類固醇針劑後立刻做動作,本來的疼痛位置消失,就可以印證是打在正確的位置上。

雖然降低疼痛看似只是一種症狀治療,但也相當重要,因為疼痛痛久了會有中樞敏感性的問題,身體持續將疼痛訊號傳輸至大腦,大腦會記住疼痛,反覆刺激下,未來在同一處位置遇到更小的刺激就會產生疼痛,甚至會放大疼痛,因此早期控制疼痛是很重要的,避免大腦對疼痛過度敏感,也避免因疼痛造成的動作改變。因此,想快速打斷疼痛的惡性循環時,施打類固醇是很好的選項。

此外,持續的發炎也會讓組織變得脆弱、慢性發炎更會讓組織加速老化,讓身體難以進入「治療性訓練期」,畢竟適當承受力量能讓受損處重新強化、恢復正確出力的方式。適當地使用類固醇,可以阻斷慢性發炎,讓組織有機會重新修復。此外,類固醇可以抑制纖維母細胞增生,對於沾粘性的疾病,像是:沾粘性手指肌腱炎(俗稱板機指)、沾粘性關節炎(俗稱五十肩)、疤痕組織沾黏…等疾病,也可以有效快速突破症狀!

哪些位置適合施打?原來這一個地方千萬不要打類固醇!

適合施打的位置:
△急性發炎的肌肉

△肌腱(但肌腱接骨頭的接點較不適合)

△關節

△解除周邊神經發炎或腫脹壓迫

△疤痕組織造成的沾黏

類固醇容易導致肌腱結構變弱,有一些肌腱必須承受身體體重,建議不要施打,例如:阿基里斯腱、髕骨肌腱、脛後肌肌腱。但若非注射於肌腱內,而是將藥物平鋪於肌腱邊緣,此狀況可以與醫師討論其必要性,且在注射後,務必要讓注射處的肌腱徹底休息2-3週,直到類固醇的藥性代謝完畢。其他相對比較不適合的狀況:骨折處在學理上不適合,會有礙骨癒合;若是感染性關節炎,則是禁止施打。

類固醇雖然不會造成上癮或抗藥性問題,但也不能一疼痛就找醫師施打類固醇,而是要去解決病因:給予修復與訓練,強化或是矯正肌腱肌肉用力的方式。如果同部位長期施打下來覺得止痛效果減弱,不會是抗藥性的問題,而是重覆受傷、導致組織愈來愈脆弱;慢性的疼痛若來自組織修復仍未完全、身體並未重建正確的動作模式等等,類固醇注射效果未必理想。

會有哪些副作用?

大多數類固醇注射導致的副作用並不嚴重,在局部麻醉藥效退掉(30分鐘至兩小時)後,部分接受注射者可能於注射部位出現暫時性的疼痛,疼痛原因來自於長效型的類固醇藥劑含有的顆粒晶體尚未溶解,對關節、肌腱等形成暫時性的刺激,或是注射液體於關節處的腫脹感,絕大多數會在注射後24小時自行退掉,極少數於三天內消退,可以使用冰敷及服用消炎止痛藥幫助渡過不適。

△糖尿病病人可能於注射後一週內出現血糖暫時微幅上升,通常控制良好的病人影響不大。

△高血壓病人可能於注射後一週內出現血壓暫時微幅上升,通常控制良好的病人影響不大。

△若注射於手腕等皮膚較薄處,有可能出現暫時脂肪變薄、皮膚變白等現象,通常於數個月內恢復。

△哺乳中的孕婦可能會造成乳汁減少。

△反覆注射可能造成肌腱斷裂、大量長期性的注射可能引發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骨質疏鬆,若劑量適當,慎選注射位置和方式多半能避免,有些研究認為頻繁注射可能導致軟骨變薄。

△類固醇大約在2-3週內代謝完畢,但一至兩個月內禁藥檢測都有可能是陽性,所以運動員比賽前的2個月內盡量不要施打,避免引起禁藥爭議。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何善用類固醇很重要!

類固醇是為了控制發炎疼痛,讓組織進入下一個修復階段。傷害修復之後,治療性運動才是最重要的,要矯正錯誤姿勢、改善動作控制、以免再次受傷,而不是頻繁受傷、一直注射類固醇,陷入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