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人生重新開始 – 頭頸癌治療後的三件事

第一事、台灣男性頭頸癌發生密度世界第一,好發於青壯年人,值得重視。

根據衛服部的資料,癌症(惡性腫瘤)近十幾年來一直為我國民眾十大死因榜首。而台灣的頭頸癌以口腔/口咽癌為主,患者大多數為男性,光每年新診斷的患者就足以坐滿8輛12個車廂的高鐵列車,總數排男性癌症的第4位。頭頸癌發病高峰落在50-60歲間,且相較於癌症首兩位的肺癌及大腸直腸癌的發病高峰早了10年。

五十多歲的男性仍常作為社會網絡中的生產者,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經濟主要提供者,也常為職場的中堅人物。罹癌不僅為個人帶來重大的轉折與傷害,也為其所在的社會及家庭結構帶來不容忽視的衝擊。

所以,從國家公共衛生政策制定到醫療界的重視及疾呼,希望從前、中、後段,減少頭頸癌帶來的負面影響。

●源頭控制:從源頭減少造成口腔/口咽癌的菸、酒、檳榔暴露。

●早期診斷:推動口腔黏膜篩檢希望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多專科治療:多科別合作的醫療團隊提供患者適切的手術、化學治療、標靶藥物、免疫治療、放射線及粒子治療、癌症復健等。

第二事、頭頸癌的併發症有哪些?

頭頸癌因為涉及顏面到頸部,除了對外觀會有影響,此處密集的血管、神經、肌肉、及鄰近的食道、氣道、容易在治療後遇到多面向的合併症。除鼻咽癌外,頭頸癌多數會經過範圍不等的腫瘤切除及頸部淋巴結廓清手術,再合併重建手術。後續視病理化驗結果可能追加於「第一事」中提到的化療、放射線治療等等。

頭頸癌患者除腫瘤本身外,有時因之前長時間的菸、酒、檳榔暴露,會合併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肺氣腫、酒精性肝硬化、口腔黏膜纖維化等共病。戒除上述導致身體傷害的物質是重要第一步,這方面各醫院常常設有對應的物質戒除門診,可以協助癌友踏出這一步。

處理頭頸癌患者合併症,大略可以分成口腔部位、肩頸部位、及全身性合併症來看。

●口腔常見併發症為放射線合併化療時期的黏膜炎及潰瘍。這個時期患者除了最重要的口腔及牙齒照護外,可以補充適量優質蛋白質、口內蜂蜜、麩醯胺酸(glutamine)等營養素,對於黏膜潰瘍的恢復會有積極正向的幫助。劑量細節除對應個人體況及體重外,也要考慮當下的合併治療,宜向患者的主治醫師諮詢。

●牙科相關問題,例如齲齒、牙周病變、口腔黏膜追蹤等,應有固定的牙科專科醫師把關。乾口症、咀嚼吞嚥困難、牙關緊閉(張口困難)、構音溝通問題也是常見的口腔合併症。

●肩頸部位因為手術及放射線治療遺留的神經肌肉萎縮、纖維化、組織沾黏,造成了疼痛、攣縮、及無力,頗為影響生活品質,經常是癌友最困擾的併發症。而慢性疼痛所帶來的情緒及失眠問題,又常常加重了疼痛的效應。其他肩頸部位合併症包括: 聽力障礙、放射線骨壞死、肌筋膜疼痛、淋巴水腫、肌肉萎縮失能、神經叢病變及無力、肩關節合併症等。

●全身性合併症: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且處理肺部併發症,例如:反覆嗆咳或吸入性肺炎、肺塌陷、慢性肺病等。而起因於腫瘤本身或治療合併的腦神經及周邊神經病變、心肺運動功能減損、腫瘤遠轉移所造成的骨關節病變等、職能及復工議題等有時也會困擾著癌友。

第三事、頭頸癌的其他併發症可以經由復建改善嗎?

●除了吞嚥障礙外,在第三事中提到的眾多併發症,尤其是肩頸部位的各種病因及代償機制所導致的痙攣、無力,不僅造成令人困擾的疼痛及失眠問題,肩頸部攣縮所造成的頸不轉、肩不舉、諸多關節活動限制,對生活功能及品質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

●頭頸癌患者也常合併肩關節或旋轉袖肌腱的病變,或源自肩頸部位的神經源性、肌肉性疼痛。台灣復健醫學專科的神經肌肉骨骼超音波早已蓬勃發展,復健科醫師可以使用超音波進行無輻射、及時、功能性的評估及診斷,近一步還能以影像導引做及時且精準的介入治療。超音波導引下的疼痛介入性治療,相對於以往傳統口服藥物治療或儀器治療,能相對快速且精準的處理患者疼痛問題,進而增進患者生活品質,加快患者的功能訓練及復健進程。

結語

●頭頸癌是台灣青壯年男性的重要癌症,台灣的發生率又居世界第一。近年不斷進步的多面向合併治療,帶來癌友存活率的提昇,也帶來的是越發龐大且未被適當滿足的癌症術後照護及復健的需求。

●癌症復健的相關醫療人員希望提升病患生活品質、減輕患者及家屬負擔、協助出院居家照護、減少相關併發症,也減輕合併症帶來的辛苦,進而讓癌友們有意願及機會接受日漸進步的抗癌治療以延長有品質的生命。相信未來茁壯的癌症復健團隊,會給在第一線拯救生命的腫瘤醫療團隊,更為堅實的後盾,也能為民眾的福祉及台灣的癌症醫療品質做出有感的提昇,為眾人努力爭取來的歲月增添生命。

本文為台灣復健醫學會官網原創文章

(本文作者: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復健中心主任 徐紹剛 醫師 / 超越復健診所 王薏茜 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