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大掃除,小心痠痛上身! 聽聽復健科醫師怎麼說-2
快過年了,復健科門診中,因為家裡大掃除而引起腰痛的病人也開始增加。 「 我只是彎腰拿個箱子,就突然一陣刺痛,直不起腰來!我還不到40歲,怎麼會這樣呢?」劉小姐半彎著腰走進診間,臉部肌肉已經揪成一團,看起來真的很痛。詳細檢查之後,是急性的腰部肌肉拉傷,還好沒有傷及椎間軟骨,沒有神經性的壓迫症狀。 常聽到病人說,「我只是彎個腰拿箱子」、「只是拉個櫃子」、「只是刷洗一下浴缸」……,大部分的主婦覺得家事只是小事,怎麼可能會受傷?然而「魔鬼都藏在細節裡」,家事最容易引起下背、腰部肌肉拉傷,甚至腰椎椎間軟骨突出,導致坐骨神經痛。 彎腰做家事是常見的動作,例如拖地、洗菜、刷洗浴缸、鋪床、整理雜物、負重物等,尤其過年期間主婦們這樣的動作更多。如果平常腹部、腰部的肌力,包括骨盆、核心肌群肌力不足,腰椎關節的穩定度不夠(想像一個帳篷的繩子鬆垮沒拉緊,支撐帳篷的柱子當然會搖晃、不穩定),一個使力不當就容易引起椎間軟骨壓力增加。而背部肌肉為了保護脊椎,猛然收縮造成急性背肌拉傷、韌帶扭傷。如果直接造成椎間軟骨突出,常會合併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下列的小秘訣,可以防止急性腰部受傷:(物理治療師李宜蓉示範,左圖為正確動作、右圖為錯誤動作) 1.拿取低處物品時,採蹲姿膝蓋彎曲,取代直接彎腰。 2.善用輔助工具,如長柄拖把、好神拖、長柄取物夾,避免彎腰拖地、掃地。 3.拿高處物品時,要用凳子協助,避免墊腳尖取物,增加腰部受力。 4.盡量使用身體近端大肌肉,如肩膀、骨盆,穩定推重物,而不要用手臂使力去拉。 5.避免彎腰切菜、洗碗。站立時,大約在手肘彎曲90度以下的15公分處,是距離砧板、水槽較適當的位置。 6.盡量減少一次負重的重量。彎曲膝蓋,讓身體靠近物品,抬起時大腿使力、併臀肌用力站起,不要直接彎腰受力。 7.去大賣場買東西時,也不要直接彎腰放置或拿取推車裡面的物品。可以單腳站立,另一腳往後抬起,維持腰部平直。 千萬不要一股腦的,想要一整天不休息把事情做完! 適時的工作型態轉換跟休息,是非常重要的! 做一些協助腰部放鬆的伸展運動,更能夠提升休息的效益與品質。 ( 動作示範 : 物理治療師郭妍伶) 《圖一》抱膝及胸,拉到腰部有緊緊的感覺即可。 《圖二》大腿後側肌群延展。 膝蓋先彎曲,大腿與髖關節垂直九十度,膝蓋慢慢伸直到膝窩有緊的感覺即可。 《圖三》梨狀肌的延展。翹二郎腿的姿勢,一側腳踝放在對側膝蓋上方。雙手抱著大腿後側,手肘彎曲靠近身體,下方的那一隻腳,臀部會有緊繃感。 《 圖四》股四頭肌以及髖關節前側延展。一腳膝蓋往後彎曲,用同側的手固定腳背處, 膝蓋朝正下方,想像膝蓋「種入」地面,大腿及髖關節前側的延展可以更多。 記得尾骨內收, 屁股不後翹。 上述每一個動作,都可以持續15到30秒,重複 4次。兩側都要做哦! 「爆竹一聲除舊歲,折腰千遍成頑疾」主婦(夫)當自強! 好的姿勢、適時休息、正確運動。 就不要擔心腰酸背痛又上身,可以好好過個新春年節了! (本文作者:毛琪瑛醫師台灣復健醫學會理事 實康復健科診所 資深顧問醫師 )
過年大掃除,小心痠痛上身! 聽聽復健科醫師怎麼說-1
年節期間忙於清潔打掃,務必謹記「一回筋骨伸,二回動作熟,三回休息體力留」的口訣: 進行打掃工作前,先做5分鐘暖身操,若關節處有舊傷者,可穿戴護肘或護腕等護具保護。不要一口氣把所有家事做完,盡量分多次清掃,並避免使用錯誤姿勢。每隔1個小時,讓筋骨休息5~10分鐘,避免拉、扭傷或肌腱炎。打掃後除了休息,也可做伸展運動,讓疲勞的肌肉得以放鬆。 以下為居家清潔常見的錯誤姿勢,及伸展動作示範,不讓痠痛找上身,喜迎新年! 洗刷鍋子 錯誤姿勢:手臂垂直重壓,壓迫肘、腕關節,容易引發網球肘或肩頸肌筋膜炎。 正確姿勢:保持手肘彎曲,手腕有彈性,輕鬆又有效率。 清潔地板 錯誤姿勢:單手、伸長手臂左右橫掃,過度使用手腕、手肘,容易造成媽媽手或網球肘。 正確姿勢:使用雙手,後方手推拉,拖把順勢前後移動,可減輕手腕、手肘負擔。 擦拭高處 錯誤姿勢:墊腳尖,手臂拚命伸直,容易造成肩頸拉傷。 正確姿勢:腳踩在穩固物體上,手臂不需持續高舉,肩頸較輕鬆。 端盤子 錯誤姿勢1:大拇指緊扣盤緣,僅使用手腕力量,媽媽手易上身。 錯誤姿勢2:雙手伸直,盤子離身體太遠,肩膀負擔大容易受傷。 正確姿勢:雙手手掌輕托,盤子距離身體較近,確保上肢不受傷。 伸展運動 以下動作均持續做10秒,左右各做15次 腕關節伸展:伸腕肌群 腕關節伸展:屈腕肌群 肘關節伸展:三頭肌 頸側肌群:斜方肌 (本文作者:林宗慶醫師 適健復健科診所 醫療副院長 亞東紀念醫院復健部 兼任主治醫師 )
一痛二累三腦霧,一般人看不出來的慢性疼痛殺手:纖維肌痛症
一位30歲女性前來就診,原本被醫師診斷為普通的肩頸痠痛,沒想到痛竟然慢慢往手蔓延,一下覺得手指尖痛,隔天痛點又跑到下肢,最後幾乎全身都在亂痛。 因為疼痛影響,睡眠也受到極大的衝擊,整天疲倦,整個人如一團迷霧罩住腦而無法好好思考。我告訴她這就是纖維肌痛症的典型症狀:「一痛二累三腦霧」。 2017年Lady GaGa也不幸罹患此症,受訪時她說:「每天早上起床腦子就像一團漿糊,根本無法思考」。除此之外,病人還常常感受全身僵硬,日常生活如社交、娛樂、性行為…等均受影響。 纖維肌痛症治療四大支柱:運動、心理、衛教、藥物 纖維肌痛症的患者常常認為自己的症狀不可能會好了!實際上並非如此。只要堅守四大原則,有很高的機會穩定控制病情甚至痊癒,這四大原則即是運動、心理、衛教、藥物。 ●運動:復健科醫師關心病人的日常功能狀態。纖維肌痛症患者因為疼痛容易造成活動量下降易疲勞。因此纖維肌痛症的患者傾向不動的生活型態,更易將注意力放在疼痛上,聚焦疼痛讓病人變得更不想活動,久而久之造成失能。如何打破這個循環,運動所扮演的角色就很重要。下文將會介紹不同疼痛程度下,所建議的運動方式。 ●心理:纖維肌痛症患者常有負面或錯誤的思考,多源自於過去所學習到的負面行為模式,持續性的負面思維再加上其他危險因子共同施壓,纖維肌痛症就爆發了。不論是疼痛還是失眠,都能藉由心理治療介入緩解。 ●衛教:要認知到這是個需要長期治療的病,四大支柱齊做是恢復的關鍵,另外非藥物治療的角色多於藥物治療,也就是復健運動、心理治療、對疾病正確的認知均佔有關鍵的角色,當然藥物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的。 ●藥物:適當地使用藥物很重要,病人常常因為藥物副作用而卻步,但是適當的藥物能減痛,甚至提昇運動的意願,目前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核可在台灣有的藥物是利瑞卡和千憂解。 選對運動做,運動好簡單,持之以恆是關鍵 醫師要纖維肌痛症的病人多運動,病人會說:「我就是痛啊!你要我怎麼動?」其實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建議,纖維肌痛症的運動對患者有許多幫助而且可以很簡單!在運動方面,最常被推薦的是「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 2012年國際疼痛研究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就提出運動的好處:當時研究納入72人,有氧組36人,肌力組36人,個別執行三週的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有氧組3週後的疼痛指數下降量達到顯著差異,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肌力組,而有氧組和肌力組的疼痛下降量互相比較並沒有達到顯著差異,這代表「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對減痛同樣有效」。正因為如此,醫師才會大幅地倡導有氧及肌力運動對纖維肌痛症的重要性。 你知道嗎?纖維肌痛症只要每天做20分鐘或是一週內集中在兩天內做有氧運動就能達到效果。一般建議,從低強度有氧運動起始,一週2天開始,最終目標為達到一週運動15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若不想記這麼多,就記住每天走路20分鐘,心跳至少要超過100下。運動可選擇腳踏車、跑步、水中運動等。有氧強度公式如下: 運動目標心率={目標運動強度*[(220-年紀)-安靜心率]} + 安靜心率 目標運動強度( 上述目標心率的乘數):0.3-0.39=低強度;0.4-0.59=中強度 肌力訓練則以胸、背、大腿、臀部為主,一週做2次,一種動作以做兩組起始,每組做8至12下。再依耐受度慢慢增加組數、重量和種類。一週內可以以有氧和肌力運動各做2次為目標。若能配合物理治療師和教練的引導,更能有效達到維持體能跟肌力的效果。同時減少全身壓痛點數量與疼痛程度、減少無助感和無希望感、改善睡眠並減少疲勞,以及減少疾病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以上適用於中度疼痛以下的病人(疼痛指數≤6分/滿分10分)。 肌力訓練範例 動作1:深蹲(下肢:大腿、臀部) 1.雙腳打開約與肩同寬,腳尖微微朝外,雙手向前伸直平行地面。 2.接下來,自然下蹲,直至大腿平行地面。注意做的途中膝蓋不可内夾。 3.下蹲時吸氣,回到站姿時吐氣,重複以上循環做8-12下 動作2:雙手後縮及內夾併下肢側移(上肢:胸、中背) 1.雙手雙腳併攏,雙手手肘呈約 90 度、前臂靠緊 2.腳往右跨一步的同時,雙手打開成倒ㄇ字型往後伸到底,讓肩胛旁肌肉向脊椎方向收縮2秒,可感覺到中背部有出力緊繃威,注意途中不可聳肩。 3.手腳回到起始位,雙前臂併攏時互相對抗出力2秒,可感覺到胸部有出力緊繃感。 4.手後縮時吸氣,前夾時吐氣(也可反過來) ,重複以上循環做8-12下。 5.此動作強度較輕,可加上彈力帶環繞雙肘以增加強度 重度疼痛,仍能做運動,簡單動作立大功 然而,有些病人可能連上述的訓練都做不了,例如重度疼痛的病人(≥7分/滿分10分)、合併全身無力僵硬無法下床的人、變天時症狀加劇難以活動的人,此時該怎麼維持體能呢?2010年,太極拳的隨機對照試驗便登上新英格蘭雜誌,向世界證明能太極緩解纖維肌痛症的疼痛。 站式太極影片請點我 藉由站式太極的意念想像,可同時以身心介入的方式改善身體狀況。若疼痛過於明顯,則改做躺式太極來維持體能。 躺式太極影片請點我 (躺式太極原本是設計給腎友使用,但纖維肌痛者患者一樣可以練習喔!) 除了太極以外,瑜珈也是優質的運動,2017年的系統文獻回顧也提到了瑜珈對於纖維肌痛症的益處,陰瑜珈或是正念瑜珈都是很好的運動介入方式。當病人疼痛程度高或病況複雜時,可以考慮躺式或站式太極/瑜珈。 簡言之,依照身體狀況做可承受的運動,或許過程中會有疼痛,只要程度可忍受,那就持之以恆地做下去,維持體能與正常功能,重新找回自主而有尊嚴的人生! 本文為台灣復健醫學會官網原創文章 (本文作者:胡翔越 永和恆新復健科診所院長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兼任主治醫師 美國運動醫學會私人教練證照(ACSM-C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