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脊椎側彎的迷思 (三) : 治療篇

近年來復健醫學對於脊椎側彎的非手術治療已有長足的進步,但門診中常聽到患者或家長仍有許多迷思。

這些迷思有必要釐清糾正,以免因錯誤的觀念,延誤患者接受正確治療的良機。

迷思一 : 生長板閉合後(骨骼發育成熟),脊椎側彎的復健治療就沒有用了?

脊椎側彎復健治療的目的在不同的年齡層是不一樣的。

14歲以前,是一生中矯正脊椎側彎效果最好的黃金時期!此時孩子的骨骼尚未成熟,可塑性很高,用對方法往往就能將40度以下的脊椎側彎大幅改善。

15-18歲,這個時期,孩子的骨骼逐漸成熟,脊椎側彎仍能矯正。雖然改善的幅度不像14歲以前那麼好,但對於外觀體態的改善,效果依舊很好。

19-30歲,這個時期,骨骼發育已經成熟,用復健治療的方法,改善脊椎側彎的幅度有限。此時的治療重點是改善外觀體態,若有疼痛問題治療效果也很好。

31歲以上,治療以併發症 (疼痛、內臟功能障礙、神經壓迫) 的防治與改善外觀為主,降低脊椎側彎的度數已經不是治療的主要目的。

所以在生長板閉合前,復健治療關注於脊椎骨三維變形的矯治;在生長板閉合後,復健治療的重點則是放在體態的改善與併發症的處理,因此仍有其重要意義。

迷思二 :推拿、按摩可以改善脊椎側彎?

在脊椎側彎門診中,發現有不少患者曾經接受過推拿、按摩,但側彎仍然快速惡化。推拿、按摩或許能會讓脊椎結構鬆弛,但若沒有後續鞏固的治療(例如矯形運動或矯形背架),快速變形的脊椎就會變得不受控制,反而更容易惡化。有實證研究發現柔軟度愈好的個案,如果沒有接受正確的復健治療,往往側彎的惡化會比柔軟度差的個案更為明顯,所以非常不建議民眾以民俗推拿按摩來治療脊椎側彎。除了柔軟度的考量之外,不同型態的脊椎側彎,治療的方法是不一樣的。一定要經過專業醫師的診斷分型,及時採用正確有效的治療方式,才不致延誤矯治的黃金時機。

迷思三 :瑜伽、彼拉提斯、吊單槓、倒立機等,可以改善脊椎側彎?

這要看個案的脊椎側彎是屬於功能性還是結構性?

如果是「功能性」 脊椎側彎,脊椎本身沒有變形,瑜珈、彼拉提斯等對體態可能會有所改善。研究文獻並不提倡讓孩子去使用吊單槓、倒立機等設備,因為強行拉直脊椎,會破壞脊椎側面的生理曲線。所以對於側彎的矯正是不利的。

如果是「結構性」 脊椎側彎,不論是坊間的瑜珈、彼拉提斯,或是吊單槓、倒立機都無法長期有效地改善「結構性」脊椎側彎。科學實證研究證明,唯有「針對性」復健運動對於脊椎側彎角度、身體旋轉角度、體態外觀、肺活量、疼痛以及生活品質等才有明確的改善。所謂「針對性」復健運動,是指專業醫療人員經過專業的身體評估,為脊椎側彎患者量身訂作的一套能有效改善三維變形的矯形復健運動,而不是簡單、制式地從事某種體育運動。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瑜伽的動作是側彎患者應該避免的。例如軀幹的彎折(如上圖)、「胸廓肩胛帶」和「骨盆帶」的相對扭轉(如下圖)、以及脊椎縱向的過度負重(例如倒立)等瑜伽體位。

迷思四 : 脊椎側彎超過40度以上就要開刀?

傳統治療脊椎側彎的舊概念,是超過40度以上就考慮開刀。近年來由於復健醫學的進步,何時考慮開刀的決策變得愈來愈嚴謹。依據國際「脊椎側彎骨科和復健治療學會(SOSORT)」最新的共識,青少年原發性脊椎側彎角度在45度以上,且已接受有科學實證(evidence-based)的復健治療6個月仍無法阻止側彎度數的惡化達6度以上,才會考慮手術。請特別注意有科學實證的復健治療是指經過科學研究證實有效的力學治療、運動治療、與背架治療,而非一般的熱療、電療、拉腰等。由於復健醫學的進度,近年來接受手術的個案已減少許多。因此「超過40度以上就要開刀」的觀念已明顯不合時宜。

摘要:

在生長板閉合前,脊椎側彎復健治療的重點是矯治脊椎骨的三維變形;在生長板閉合後,復健治療則是著重體態的改善與併發症的處理。推拿按摩會讓脊椎鬆弛,讓脊椎側彎更容易惡化。坊間的瑜珈、彼拉提斯,或是吊單槓、倒立機都無法長期有效地改善「結構性」脊椎側彎。在矯治黃金期積極執行針對性的姿勢改正、矯正運動與穿戴背架,在90% 的情況下能改善或控制病情,避免手術。

本文為台灣復健醫學會官網原創文章

(本文作者: 台灣脊骨矯治醫學會理事長 台灣復健醫學會 學術教育委員 衡觀診所院長  汪作良醫師)